少有人了解,中國乳品行業的發展,是由技術推動的。
最早,中國絕大部分區域并沒有購買生鮮液態乳品的條件,很多 80 后、90 后接觸到的第一種乳制品就是奶粉;再到九十年代末,隨著乳企發力常溫奶技術,經過高溫殺菌、裝在利樂無菌包裝盒中的液態奶,才得以覆蓋大江南北,伴隨著 " 一天一杯奶,強壯中國人 " 的口號,逐漸讓中國這個畜牧業條件并不優厚的國家,形成了喝奶的習慣。
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,中國的乳品行業陷入低谷,但絕大部分企業都沒有放棄,而是一步步一點點,真正狠抓產品質量、生產工藝和技術,再到后來,鮮牛奶產品開始逐步占領市場;各種配方奶粉也從外國品牌一家獨大,到現在國產品牌百花齊放。
而當筆者近距離地參觀了現代化技術賦能下的工廠后,更是發現或許很難在其他食品工業門類中找到和乳制品一樣,能夠與技術進步產生如此高的同頻共振,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一遍遍地告訴我們:技術進步帶來的新供給,是真的可以改變市場的格局,也是真的可以成就一家優秀的企業。
01 用技術改造生產
很多人都知道,市面上能夠買到的配方奶粉,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,除了牛奶原奶本身含有的各種營養元素(如乳清蛋白、鈣、維生素 A 等)之外,還添加了其他營養素,比如促進大腦發育的 DHA、AA 以及益生菌等等,這些非牛奶的營養素要與奶粉按照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,才可以達到標準上市銷售。
而在混合的方法上,目前有干混、濕混和干濕混合三種。
所謂的干混,就是把已經干燥成粉的奶粉放到攪拌設備里,添加各種固態的營養素充分攪拌混合,再進行灌裝并上市銷售的工藝。這種工藝往往會采用市面上銷售的大包奶粉作為原料,對設備的需求也只是攪拌機、灌裝機等,不需要考慮原料的新鮮度。
濕混工藝,就是用新鮮的液態牛奶與各種添加營養素進行混合,在液體狀態下充分攪拌,然后再進行噴霧、干燥成粉。相比干混工藝,這種技術要求奶粉廠必須建設在擁有新鮮奶源的附近,門檻和成本自然也更高一些。
這種工藝的優勢,就是讓奶粉盡可能保持更好的口感和新鮮度,劣勢也是有的,有一些營養素如益生菌等,無法承受新鮮牛奶殺菌時的高溫,會在濕法奶粉工藝的過程中失去活性。以目前國產奶粉品牌們 " 卷 " 的程度,以上兩種工藝都無法單獨產出優質的產品。
而干濕混合工藝,其本質就是根據營養素保持活性的要求不同,將干法和濕法工藝融合起來的技術。簡而言之,新鮮牛奶先與更適合濕法混合的營養素攪拌,然后經過殺菌等工藝從液態變為粉末狀固態,之后再與更適合干法混合的營養素攪拌,最終罐裝成為奶粉。筆者最近參觀飛鶴奶粉工廠時了解到,飛鶴就是采用此種工藝。
門檻更高、要求更多的工藝,自然也有自己的優勢。新鮮的牛奶本身含有活性物質,用一套工序同時實現濕法和干法的優勢結合,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奶粉的新鮮度、口感和營養活性。
當然,以上只是對奶粉生產工藝一個相對籠統、簡略的介紹,為了能夠對生產工藝流程控制更精細、改進更明確,需要其他的一些技術進行輔助。在這方面,飛鶴就有許多不錯的實踐。
例如,飛鶴在工廠里采用了國內企業獨有的 DSC 差示掃描量熱法,用來分析奶粉熱變性質用以優化配方在生產工藝的適配性,減少奶粉在干燥過程中的過度受熱,保留更多鮮活營養。
在生產過程中,也采用了全球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首例的紅外線實時監測技術,原理是奶粉通過時,近紅外會對奶粉進行一個每秒鐘 20~30 次的掃描,然后會將每 3~5 秒鐘左右的結果進行整合,輸出奶粉的指標,包含蛋白、水分、脂肪,甚至微量元素指標,實現生產與檢測結果同步出現,提升產品的可靠性。
2021 年,飛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 4.3 億元,當年同比增長超過 60%,遠超其營收(22.5%)和凈利潤(21.2%)的同比增速;2022 年,飛鶴當年的研發投入達到 4.9 億元,同樣超越了當年營收和凈利潤的增速。
注重技術,成為飛鶴在產品力上的重要保證,同樣也能夠讓整個公司的生產進一步 " 降本增效 "。
02 數字化降本增效
數字化和智能化,如同一把合二為一的鑰匙,能夠打開企業降本增效的大門。
食品行業也不例外。相信很多人對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理解,是機械組裝車間里的機械臂,是干凈整潔的 " 無人工廠 ",但就是很難把它和養殖業和食品工業聯系起來。但需要強調的是,數字化和智能化做得好,對食品工業的加成要遠大于其他門類。
目前,飛鶴 9 個工廠全線采用德國 GEA 等世界頂級的乳品設備,實現了生產的管道化、自動化、密閉化和標準化,成為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。
而自動化只是工廠進化的第一步,想要進一步實現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,就離不開數字化和智能化。
從 2016 年開始,飛鶴對工廠端的智能化和數字化進行了系統的布局,引入 MES 系統(制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系統)、LIMS 系統(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)和 WMS 系統(倉儲系統),并對 ERP 系統進行升級,目前,這四個系統已經實現實時互通和有效交互。
在一系列的智能化改進之后,這 4 大系統的數據得以實時上傳至數據中臺,由后者統一進行數據匯總、分析。比如,當工藝參數出現波動時,數據中臺便會及時捕捉到并反饋給現場人員,直接進行過程管控,變得更加精準。在以噸為單位的奶粉生產中,智能化的生產線控制系統,可以將誤差控制到 0.1 克的精度。中央控制室的幾名工作人員可以對過程進行完全把控,數字化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顯而易見的。
從鮮奶、各種原輔料,到成為包裝完備的奶粉,每一道生產流程都被數字化,整個過程可以被壓縮至 2 個小時。這樣的 "2 小時生態圈 " 大大提高了保鮮度,并減少了二次污染,能最大限度保證乳品的安全和品質。
智能化和數字化給飛鶴帶來的,不僅是人員等成本的下降、產品品質新鮮度的提升,原材料自主可控亦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。
例如,乳鐵蛋白是母體中非特異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之一,是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,14 公斤牛奶中僅提取 1g,對初生嬰兒的生長發育來說至關重要。但很長時間以來,我國食品加工使用的乳鐵蛋白大多依賴進口,高純度乳鐵蛋關鍵資源掌握在歐洲和澳洲的 6 家企業中,一度從每公斤 3 千多元漲到了 3 萬多的天價。
為了打破國外對乳鐵蛋白的 " 壟斷 ",2016 年,飛鶴開始推進乳鐵蛋白的開發工作,經過 6 年的持續探索,2022 年中旬飛鶴成功獲批乳鐵蛋白生產許可,首條生產線就坐落于哈爾濱的智能產業園,應用了國內最先進的層析超濾技術,實現了乳鐵蛋白(熱敏性蛋白)的提取和保護,技術完全國產化。
當然,在飛鶴的 " 傳統藝能 " ——自有牧場的運營上,數字化和智能化同樣帶來了不小的提升。
飛鶴牧場中,每只牛都配有 RFID 電子耳標和芯片項圈。他們共同構成了奶牛的 " 電子身份識別系統 ",為工作人員全方位地管控牛群狀況提供參考。" 電子耳標 " 相當于身份證,記錄著奶牛的族源、出生、成長和防疫信息,方便查詢和追溯。而芯片項圈類似于人們的智能手環,可以監測健康數據,如檢測采食量、活動量、產奶量等,為科學喂養提供可靠的分析材料。
所有的這一切,共同構成了從產品研發、供應鏈、生產、質量、倉儲到物流等業務環節的智能體系,保障了產品的安全、高效、品質及精準生產。新的工藝技術應用,和智能化數字化結合在一起,筑起了品牌的競爭壁壘。
03 結語
當消費逐步復蘇的預期逐步確立,如果還按照老一套看消費股的邏輯,只觀察需求側的變化和指標,那么很可能就會錯過一些底子還不錯、價格也合適的標的。何況飛鶴還是中國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嬰配粉奶粉品牌,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,需要有一些新的視角去看待它,找到它真正的估值錨點。
結合整個中國乳行業的發展歷程,技術就是一個重要的錨點。沿著 " 技術創新—產品迭代—新供給發現需求 " 這個邏輯鏈,消費者仍然有不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像飛鶴這樣的企業依然有不小的空間。